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调查分析

2022-03-07   来源:教师寄语
3-6岁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调查分析
学生姓名:×××  班级:学前教育专业××级×班  学号:2019××××

  【摘要】:本文探讨了3-6岁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及性别角色获得等进行问题研究。此项研究基于三种不同年龄区间(3-4岁、4-5岁、5-6、7岁),两种基本性别属性(男/女),来对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动态发展进行量化研究。

  【关键词】:性别认同性; 性别恒常性; 性别一致性; 性别角色;

  此项研究采取实验法,选取的被试者一共有72名,选择了X幼儿园,一共72人,大班24人,中班24人,小班24人。(24人中男孩12名,女孩12名。)笔者通过性别恒常性测验、数据量化处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性别认同性、性别稳定性以及性别一致性三个阶段发展的呈现线性模式。

  在研究时发现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幼儿年龄区间在5-7岁左右,幼儿性别恒常性趋于稳定,达到成熟期。研究还发现,影响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教育、宗教信仰等,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研究

  (一) 研究目的

  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加强,学前教育已经开始逐渐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 同时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有时也会问幼儿:“那你认为是男孩还是女孩呢?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基于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动态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而且国内关于幼儿性别恒常性、性别角色的实质性研究较少,所以笔者认为研究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是有其必要性的, 填补了幼儿心理发展领域的空白,它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验证都有很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访谈法,实验法。

  2.实验设计。此项研究为4 (年龄:3、4、5、6岁) ×2 (性别认知对象:自己、他人) 的2变量混合实验, 其中年龄为外变量, 性别认知对象为内变量。研究分为3个模块, 分别涉足了幼儿性别认同、幼儿性别稳定性及幼儿性别一致性的发展, 以探究幼儿对自己和他人在性别恒常性、性别概念及性别角色等方面发展的情况。

  3.被试。选取了X幼儿园,一共抽取72人,大班24人,中班24人,小班24人。(24人中男孩12名,女孩12名)。见表1

表1 被试构成情况

表1 被试构成情况

  4.研究材料。幼儿性别恒常性研究进行时所需的材料包括:两套内嵌活动式图片(可更换), 其中的图示规格标准为20cm×12cm, 用来分别测试在性别认知方面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情况的了解程度。每一套图示包括以下两项,即不同的发式和衣着,标准的男孩 (短发、穿着蓝色T恤、黄色短裤、白色运动鞋) 和女孩 (长头发或是辫子, 穿白色连衣裙、橘色凉鞋) ,可以相互替换;, 图示中儿童的头像、发型和着装设计为嵌入式的, 在进行测试时发型、服饰可以在幼儿可见范围进行更换或是改变, 它用于测试受试者是否会因发型或衣服的变化而改变对他人性别的认知和评价。

  5.步骤。实验采用访谈法, 主试先出示图片,在幼儿观看后提出问题, 由主试按照标准指导语实施。性别恒常性认知实验顺序为第一是自己,第二是他人。综上所述, 本项研究共分为三个模块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一致性) , 共有9道题分别来对应这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测试的是性别认同, 这个模块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你认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二,在幼儿答复后立即再一次提问:“那你为什么是男孩/女孩呢?”

  第二个模块测试的是性别稳定, 正式的实验开始之前, 测查被试者对于“哥哥”、“姐姐”、“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的性别的认知, 如果幼儿未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那么这些幼儿不可以参加第二部分的性别稳定性的测试。这一模块由4个小问题组成, 分别测查幼儿对自己或他人“过去”、“近期将来”、“中期将来”和“远期将来”的性别认知。

  第三模块测试的是性别一致, 也由4个小问题组成, 在幼儿直观可见的情况下改变图片人物的发型/服饰, 分别筛查幼儿当外部单个特征 (发型或着装) 、双特征 (发型和着装两者) 改为异性时对性别的认知, 并进一步测试幼儿是否能辨别性别是一种生物属性, 它是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的。在性别一致性的测试中, 被试者很有可能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如当发型改变时 (男孩长发) , 被试者的判断结果为男孩的性别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但对于笔者来说,结果呈现是不清晰的, 被试者是认为留长发的男孩看起来像女孩 (即假装的) ,还是真的变成了女孩呢?所以, 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你说他是真的女孩,还是假装成的女孩?”

  (三)结果与分析

  1.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性是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中的起步阶段(属于低水平域),3岁幼儿已经基本具有性别认同能力。在幼儿园,教师多是在上厕所或排队时强调他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而对于认知发展水平较好的儿童,逐渐开始从外部特征,到稳定性水平去理解性别概念。

  2.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儿童性别恒常性建立的第二阶段。研究表明,三岁前后的幼儿基本具备了性别稳定性,之后这种能力也会随年龄的增长继续发生变化,五岁时大致稳定,六岁达到稳定。幼儿回答“为什么”时,基本会说“女孩子大了是妈妈”,“因为我是男孩”,但也有虽然做出正确回答,但是原因不清的,如“妈妈好”,“喜欢做爸爸”等,整体看,原因越合理,认知水平越高。同理做爷爷,做奶奶是幼儿的远期发展意向。

幼儿园活动

  3.性别一致性。性别一致性的获得使幼儿性别恒常性得到充分发展,是性别恒常性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段。在5岁,幼儿并不能完全建立性别一致性。Kohlberg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在6岁左右才可以完全获得性别恒常性。此项研究结果与之结论相一致。小班与中班相比,在变换为异性外貌(发型、发饰、衣着)这些问题上,正确率均高于中班,按性别认知年龄发展的特点来看,中班儿童应高于小班,推测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小班的性别认同性还在建立阶段,在没有经过幼儿园老师强化下(幼儿园老师通常说男孩子头发短、穿T恤,女孩子头发长、穿裙子等),幼儿很可能根据人脸和穿着去分辨是男孩还是女孩。

  (2) 4岁左右的幼儿还处于性别稳定性的形成时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正在确定,加上幼儿教师强化后,儿童可能会关注衣着、发型等方面。但具体原因还需经过进一步研究。在性别的发展中,幼儿最先理解的是单一外部特征(外貌特征)改变的状态下,性别是恒定并且保持稳定不变的,之后才能在双外部特征 (衣着、发型) 或多外部特征(衣着、发饰、发型)改变的情况下,正确掌握性别的恒定。从正确率来看,可以了解到幼儿对男女的分辩的恒定是先于外表的改变的,性别不会随人的想法而改变。通过向幼儿提出问题“那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是男孩\女孩?”可以分析出幼儿是否会受表征的影响,如有一部分幼儿会回答“因为他有辫子,所以是女孩。”表明儿童对性别一致性的判断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当年龄区间在5-6岁左右时,幼儿的性别一致性获得空前发展,进入成熟期。许多研究可以表明,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调查分析

http://m.gdfshaiyu.com/jiaoshi/12179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减免学费申请书

教师寄语

我的二班-毕业寄语作文600字

教师寄语

最美教师作文

教师寄语

单项奖学金申请书

教师寄语

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教师寄语

团支书申请书

教师寄语

大学助学金申请书

教师寄语

老师我爱你作文

教师寄语

尊敬老师的作文

教师寄语

我的新班级

教师寄语